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参考 > 2017年 > 2017年第24期
对我市人才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7-12-27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一个企业不创新就无法永续发展,一个地区不创新同样没有发展活力。无论是政府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或是企业自身推进技术创新,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企业创新发展,还有许多工作值得去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通过进入企业访谈、走访相关管理部门、收集研究资料等,着重了解全市人才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本期就有关内容予以编发,供参阅。

一、我市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在政策制定上出真招、出实招,不断加大人才投力度入,创新人才开发模式,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充分了发挥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镍都百名青年英才开发计划、“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为抓手,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工循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重点产业,着力构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鼓励他们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咨询等工作。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特别是连续五年从“985”院校中引进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工艺、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的人才,为全市重点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是着力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1个;组建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科技孵化及检验检测中心1个,在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个,支持企业和科技人才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开展科研攻关,催生出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实用型科研成果,有效解决了一些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难题。

三是着力提高人才工作投入力度。从2013年开始,市、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从201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列支创业创新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创新创业。2016年全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5.52亿元,占全年GDP比重达到2.46%。近三年来,累计投入人才开发资助资金1000万元,带动各单位投入人才资金2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产业工人转型培训、芳香植物精油提取等近100个人才资源开发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水平,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四是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围绕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住房保障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市政府给予每个团队50—200万元的资金资助,经评审认定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一次性资助20—50万元的安家补助,并给予每月1000—3000元的岗位津贴。急需紧缺人才可享受免租住房,并配备家俱等基本生活设施。对急需紧缺人才在金昌购买住房,实行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发放5—10万元的购房补贴。同时,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

五是着力完善人才创新体制机制。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要求,全面清理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适时调整并跟进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创新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先后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行科技立项课题制和招投标制,修订完善了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市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励资金分别由8000元、5000元、3000元提高到20000元、10000元、5000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督导考核机制,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和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并将财政投入、平台建设、人才支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及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县、区、市直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

二、我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措施,我市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企业创新发展的自身要求、先进企业的人才管理及发达地区的人才政策相比,依然有许多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的人才意识还不够,“重业务、轻技术”,“重营销、轻研发”仍然是一些小微企业较为普遍的弊病,往往在重奖业务突出的营销人员的时候,忽视了产品研发人员的积极贡献。二是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既缺乏科技研发人才,又缺乏技能型人才,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够均衡,省属国有企业金川集团公司占有绝对人才优势,市属企业及民营企业的人才则严重不足。四是人才资源与产业结构匹配性不强,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常出现人才断链的现象,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五是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较少,众多企业由于缺乏科研人才,赖以生存的技术、产品只能依靠引进或者是模仿,对外依存度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六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善,企业对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足,特别是现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本土化率偏低,一些企业没有很好的人才使用计划、培育机制、激励机制。

三、加强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个企业不创新就无法永续发展,一个地区不创新同样没有发展活力。无论是政府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或是企业自身推进技术创新,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

(一) 牢固树立企业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企业家的人才意识。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是企业人才建设的组织者、决策者,企业家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人才建设的水平,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企业家若推崇和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就可以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创新的浓厚氛围,员工也会自发自觉地凝聚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作为企业家来说,应该积极推祟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依靠人才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思路。针对当前我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尤其需要“唤醒企业人才意识,点亮企业家精神”。要积极探索企业家实践培养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企业家论坛、沙龙等学习培训活动,加大对企业家的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升企业家创新发展意识,引导企业家努力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确立创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理清企业人才建设的定位和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工作力度。

(二)不断加强企业人才管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企业必须强化人才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推动企业快速成长。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招聘人才。企业引进人才并不是说单纯的引进人才越高级越好,还要与企业自身硬件实力、整体环境相结合,切实引进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科技人才。要发挥中、小、微企业转型容易优势,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高级营销和管理人才,引领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走在最前列,确保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其次,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现有人才素质技能。通过政府牵头协调,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积极探索专业名师带高徒、行业擂台大比武、企业行业个性化定制等多种培养模式,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壮大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再次,企业要充分授权,积极服务人才创新工作。企业要真正做到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就一定要放权,在对应的工作范围内实现权责对等、奖惩明确,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发挥的空间和机会。要充分发挥好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的作用,促进人才创新创业。不仅如此,还要为人才创新工作提供一切财力、物力保障,深入发掘人才潜能,实现人才效用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壮大。最后,企业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留住人才。“引、育、用、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工程,而如何凝聚人心、留住人才是企业应当重点思考的关键。企业除了物质层面的刺激与鼓励外,更应该加大精神层面的激励,为人才制定成长计划、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决策、改善工作环境、融洽员工关系等等,全面调动人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热情和潜力。?

(三)高效运用财政金融杠杆,健全完善企业人才扶持政策。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增强人才政策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财政要保证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企业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用于紧缺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要着力强化政策导向。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要增强人才政策的针对性、精准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奖励,也要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投入,促进人才平衡发展。三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创业和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鼓励海内外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领军人才项目与有资金有意向的本地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本有效对接,让资本更有效地为人才服务,为创新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动力。

(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企业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营造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在企业为自己的人才队伍提供发展环境的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企业人才服务工作,通过全力营造“大服务”氛围,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良发展环境。如: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为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营造良好软环境;推进人才“数字化”建设,积极打造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为人才就业与交流成长提供重要平台;打造人才培训、评价及中介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更高效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原动力。特别是对引进高端人才工作中除了通常的“给钱给房”等物质条件外,更应重视在创业创新环境配套方面和科研体制方面的改进,整合政策资源,积极营造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宽松的政策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